close





2009/2/27


 


第一番 【青岸渡寺】


山號: 那智山


宗派: 天台宗


本尊: 如意輪觀世音菩薩


御詠歌: 補陀洛や岸うつ波は三熊野の那智のお山にひびく滝津瀬







據說在仁德天皇時代 (313399),印度的裸形上人同弟子六人在熊野附近漂流,他們遊遍熊野後決定在熊野瀑布這個地方進行苦修。有一天,裸形上人依舊在瀑布下修行,忽然發現從瀑布中散出了幾縷金光,就回到岸上仔細查看瀑布,他竟然從湍急的瀑布中看到了一尊一丈八寸的金佛,他立刻叫來了弟子們一起觀看,眾人皆有感悟。這樣他們師徒六人就在現今青岸渡寺的本堂處建立了最初的庵堂。


二百八十年後的推古女皇時代593629,生佛上人在熊野巡遊時突然夢見了一尊一丈有餘的佛像,睿智的生佛上人立即決定要在裸形上人的庵堂處建造更大規模的寺廟,為此他進行了長時間的化緣,一段時間後終於將原來的庵堂改建成更大規模的本堂,並在本堂處宣揚佛法、教化民眾。如果說裸形上人是青岸渡寺的開基者,那生佛上人就是它的中興之祖。


後來,有一名叫牟阿上人的修行者(生卒年不詳),他是一位以膜拜觀音靈場聞名的苦修者,在他的努力之下,越來越多的民眾也參與到膜拜觀音靈場的巡禮中來,而且他還將西國三十三所寺廟進行了排序,把青岸渡寺列於第一位。隨著巡禮知名度的提高,天皇、上皇以及法皇也參與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宇多天皇十二次、鳥羽上皇二十三次、崇德上皇一次、後白川上皇三十三次、後鳥羽上皇二十八次、後嵯峨天皇二次、龜山上皇一次,以上天皇雖然加起來次數已經相當高了,不過他們比起花山法皇在永延二年(988)進入那智山並在山中的瀑布前修行三年比起來真是小巫見大巫了(現今日本還保存著花山法皇的御用茶碗與茶壺)。



再往後的日本進入了戰火紛飛的戰國時代,雖然青岸渡寺也曾作為佛教的聖地而輝煌一時,但由於第六天魔王織田信長特別痛恨佛教,因此寺廟有過三次燒討的經歷。儘管安土桃山時代的天下人豐臣秀吉以及江戶時代的德川家(注1)對寺廟進行過大幅度的修建,使寺廟有了復興的跡象,可天有不測風雲,到了明治維新時代,明治天皇下達了神佛分離制度與廢佛令,這一舉措使得在江戶三百年間的復興跡象一掃而光,並於明治四年(1871)寺廟改稱為熊野那智神社,直至明治七年(1874年)如意輪堂(本堂)獨立後才恢復了一點往日的生機,第二年才又開始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時至今日,日本政府已經建立了以吉野熊野國家公園為中心的山嶽觀光場所(熊野古道),這其中也包括了青岸渡寺所在的熊野三山(注2),而且熊野古道(注3)已正式登錄於世界文化遺產之中。

1:德川時代曾經將三十三尊石造觀音安置在三十三所靈場內,現今的石佛僅存17尊。

2:熊野三山指的是世界文化遺產中的熊野三所權現,它們是熊野本宮大社(供奉阿彌陀如來)、熊野速玉神社(供奉藥師如來)、熊野那智大社(供奉千手觀音)。

3:熊野古道還包括了高野山金剛峯寺與吉野山金峯寺。






 




離開了【青岸渡寺】,驅車前往那智四十八瀑布之一【那智瀑布】參觀。又稱為「第一瀑布」,落差約133公尺 、瀑潭寬約10米 ,堪稱日本第一!踏過鎌倉時代所建的石階,大絕壁上高懸恍若純白絹匹的瀑布映入眼簾,寬度因水量而時有變化,於此可感受到瀑布的壯觀之美,瀑布亦是飛瀧神社所供奉的神體,充滿自然靈氣與傳說,廣為信仰者祭祀。


 




第五番 【葛井寺】


山號: 紫雲山


宗派: 真言宗 御室派


本尊: 十一面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御詠歌:  参るより頼みをかくる葛井寺 花のうてなに紫の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renda 的頭像
    Brenda

    Brenda愛旅行

    Bren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